导语
“浙江绿谷”这个称谓是丽水市的别名,寓意着这座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绿树成荫。
丽水市被称为“浙江绿谷”,既是对这座城市秀美生态环境的赞美,也是对丽水市政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所作努力的认可。
丽水地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崎岖,气候湿润,因此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
因此被誉为“浙江绿谷”。
我国并不缺乏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但有些城市并不具备像丽水具有如此特定的地貌,不仅有着融汇了江南秀丽、闽南热情和闽北深厚的独特风格。
更是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代表。
但是丽水的城镇化水平在浙江11个省辖市中却几乎是最低的。
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丽水,又该如何发展呢?
如果把丽水与金义都市圈和温州城市群联结起来实现区域发展,是否可行呢?
行政区划调整。
丽水市位于浙江南部与闽北交界处,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浙江省。
而丽水现如今由莲都区、缙云县、青田县、云和县、遂昌县、松阳县、庆元县组成。
如果想要促进丽水的发展,首先就要提升丽水的城镇化水平。
在浙江省中,丽水的城镇化水平可以说是最低的。
为了进一步促进丽水的城镇化,让丽水的市级行政区能够和省级行政区划相匹配。
浙江省降低丽水市的行政区划级别,调整丽水市的行政区划设置。
青田县列入莲都区,希望因为青田的县级行政区划设置太低。
即便是如果青田与莲都合并,青田仍是一个县级行政区,而莲都却是一个地级行政区。
若青田能并入莲都,也能将青田的县级行政区设置提升为郑州的地级行政区。
这将极大地提升丽水的城镇化水平。
而且盛传,缙云县有可能会改为缙云区。
如果这一行政区划调整真的生效了,接下来丽水市将会有可能出现一系列更动。
这也就意味着,若青田县并入莲都区,缙云县改为区,丽水作为一个地级市,其人口将从50万增加至150万。
如果这一设想成真,那么丽水将有望晋级为三线城市。
恢复“处州”之名。
要想让丽水成为浙闽交界的中心城市,必须要具备身份。
在古代,丽水就享有“处州”的美称,而今丽水已经成为一个地级市。
地级市的权限远大于县级市,地级市可以管辖县、县级市和市辖区。
然而,地级市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更优的经济。
纵观杭州市和温州市,这两个地级市的经济实力雄厚。
丽水虽是地级市,但经济总量却不是很高。
然而,变更行政区划的意义并不止于此,丽水原本叫做处州。
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丽水的这枚历史名片也被抹去。
如今,若是丽水能够再恢复“处州”二字,既代表着丽水的历史传承,也彰显了当今社会发展。
有助于丽水这座城市的发展,更能促进城市的建设,将它的经济实力与日俱增。
再者说,现如今很多城市的名字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汕头市、佛山市、泉州市,甚至包括首都北京,都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地方。
但唯独丽水这个名称,似乎有些失去了生气。
如果将丽水的名字改为“处州市”,或许会让这座城市有新的生机。
这也符合我国的城市命名方式,不仅有利于丽水的发展,还能给人一种新鲜感和历史感兼具的独特魅力。
浙闽交界中心城市。
当今社会,我们不乏像丽水这样拥有生态保护区的城市,然而,像丽水这样拥有独特地貌的城市却不多。
也正是有这些独特的地貌,才能将丽水和金义都市圈与温州城市群进行交汇。
浙南纵深地带的金义都市圈和温州城市群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金义都市圈向东南部拓展的方向与温州城市群重叠。
而丽水又地处两者的中间地带,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因此,只要我们将金义都市圈、温州城市群与丽水市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浙南的城市群。
而且,金义都市圈所代表的义乌,是浙江东南部的城市。
义乌市可以说是“世界超市”,这里有着国际商贸城,吸引了过往的客商。
同时也带入了许多外在的经济。
义乌市的发展也为金义都市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助力其发展。
这一点与丽水的发展不无相通之处。
丽水市同样有着“世界电商之都”的称号。
因为丽水有着电商的生态,而且在网红经济方面也有着不菲的成绩。
同时,丽水作为一个国家级的生态保护示范区,在很大程度上为金义都市圈和温州城市群注入了绿色消费新理念。
如今,金义都市圈和温州城市群正在蓬勃发展,丽水市如果能够和这两者实现相互融合,将能够得到双赢的结果。
于是我们便可以借助浙江省的规划,来推进丽水市的建设和发展。
计划通过行政区域的设定,将青田县并入莲都区,并将缙云县改为区。
这样就能够提升丽水市的城镇化水平。
同时,也可以通过调研和市场需求,研究适应本地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通过研究和数据分析,吸引高新技术和人才流入,并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借助丽水市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提升丽水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其发展和建设的同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考虑到丽水市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区域互联互通。
结语
丽水市作为我国生态保护的先锋,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通过合理的行政区划调整、借助独特的历史名片以及促进区域融合,丽水市有望成为浙闽交界处的重要城市。
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
只有这样,丽水市才能在生态保护的路径上,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为丽水市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