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那天,老唐九点了还没出门,问他今天上班不?答曰还未接到通知。又挨了半小时,他还靠在客厅休闲椅里刷手机,“你今天到底上不上班?”
“都这个点了,不去了。”
“那行,走,咱去爬山!”----就等您这句话。
莱芜的万福山是我收藏许久的景区之一,迟迟未遇到适宜机会一睹它的真容,择日不如撞日,今日就蛮好~~
烧水泡茶备零食,一切收拾妥当,出发!起先导航的目的地是:万福山(或者望夫山)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顺利抵达万福山脚下----怎么感觉不大对呢?记得别人的视频或照片里面有一座写着“万福山”三个大字的石牌坊啊?放眼望去,这里除了田地就是树林子和杂草丛,不像有牌坊的样儿啊?但正前方是万福山无疑。
就势找个不碍事的地儿停好车,向着山头方向准备徒步前进。
经过路边一户人家时,里面传来了一家人热闹的聊天声,心下合计着不如向他们打听下路线,不然真走错了还要浪费时间。
大喊了好几声“您好!”屋里出来位圆圆胖胖的小伙。
说明来意后,小伙说他家门前这条路可以到万福山顶,但山路不好走。
我说记得看图片时有座牌坊,还有上山石阶啊?
小伙子说那是另一条路,他家后面这条山路不好走。
又问他们那条路在哪个方向呢?远不远?
小伙子操着一口极其极其极其浓郁的莱芜话答道:“你导航mo(二声)shan(一声)zi(一声)。”
他说一次,我重复一遍,如此这般,我像个复读机似的重复了三遍也没听懂mo(二声)shan(一声)zi(一声)。。。
小伙也着急了,由裤兜里摸出手机输入“磨山子”。
哦哦,我也恍然大悟。连声道谢后,把站在远处忙着打电话的老唐召回来,上车、掉头,向“磨山子村”进发!
朋友们记住喽,想去莱芜万福山,直接导航:莱芜·磨山子村
正常情况下是直接由石牌坊大门下穿行而过,但我们离开时才看到照片里的那座大牌坊。
不同于上周咱们去的长清张夏大娄峪后山,那是众多驴友们自行踩出来的野路,而万福山的上山路很好走:古人开凿过,今人修缮过,毕竟万福山是莱芜有名的景区。
万福山,又名望夫山、冠山,是莱芜古代十大名山之一。山顶有戍妇石,周长15米,高7.5米。山后有鹰窝崖,又名百丈崖。据载,万福山在汉代称冠山,正是因为山形如冠,所以称冠山。冠,代表着升官增福,万福山的名字就是由冠山引申而来。相传山顶巨石为山下一少妇所变,少妇丈夫戍边久久未归,她思夫心切,便每日登山而望,盼夫归来,日久化为一石,酷似贞妇守望,为以节义教人,故百姓也喜欢称其“望夫山”。
《康熙莱芜县志》:“或云本名万福山,俗讹望夫。”光绪三十四年《莱芜县志》(稿本)和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均在“冠山”条下注云:“即万福山,俗讹为望夫”。《泰安府志》认为,称为望夫山是“穿凿附会”。
----以上内容为查到的相关资料,是否真有贞妇望夫,不得而知,但冠山后改名为万福山、望夫山,确为其事,山上的古寺也至今存在,而山顶令人震撼且惊奇万分的巨石更实实在在地耸立那里从未没变过。
走啦!上山!
我们走了右侧的万福山庄,行到尽头进到了人家农家乐的地盘,正值大中午头还有几桌食客在大快朵颐享受着炖鸡,空气里弥漫着喷香喷香的炖鸡味儿----朋友们来此爬山可以代我尝尝,至于我们嘛,计划着登上山头喝西北风,省点是点,毕竟经济大环境还是不太强。
顺着逐步攀升的山路放心大胆往上走,山路很平坦,沿途景色既奇又美:
奇的是那一块块圆咕噜度的巨石,不知何年月由山顶滚落了下来,筑成了今日我们见到的各色奇观;美的是配上今日阴沉沉灰蒙蒙天空的初冬山景,落光了叶子的赤条条黑色小树,枝条上还残留着几片枯黄树叶的小苗,早早变了黄秃秃的荆棘杂草,唯有松柏还披着一身深色绿装,虽是满眼的萧条,可此时的景观像极了古人勾勒出的一幅巨大的水墨画作。
此情此景,请允许我赋诗一首:
噢
天地之大也
奇神之异乎
小我如粟乎
美哉
妙哉
----好了,各位可以痛快哕(yue)了。
天空黑压压的,好似随时会有雨点落下来,而今日的气温还行,没想像的那么冷。刚走了二十分钟,身上开始冒汗,索性扒了外套系在腰间继续前行。一路上入眼而来的各种景色让你直呼“哇噻”,区别于以往咱们攀爬的山头,万福山上的各种石块犹如是大小不一的石头蛋子堆起来的,而这个“玩堆石头的”一定是位史前巨人。石头蛋子历经万千年的风吹雨打,好些石质都已风化,脚下的道路时不时出现细沙----这不是大海,也不是湖泊,哪来的细沙呢?
也正因着山石风化出的细沙,山路虽然不崎岖,但无论是走平道还是迈台阶,都得小心踩踏:滑啊。
万幸万幸,今天上山下山我都没摔跤耶,因为我自始至终像一位老态龙钟的古稀老人般,挪着小碎步前进。而我们在下山途中,还真就看到上山的一对六十岁左右的夫妻,男方被脚下的细沙险些滑倒,坐在旁边石块上休息时自嘲道,细沙太多,山路太滑。
山上每一块石头都让人啧啧惊奇----悬空大半,只有尾部一小块或埋或搭在山体中,仿佛轻轻一推,随时就会滚落下去,可是它却立于此处不知多少年头。
老唐跑到这块巨石下面要表现一个炸碉堡的动作。我说行,但务必注意安全,谁也不知道在这儿悬了不知多少年的巨石,啥时候不开心了猛不丁地掉下来。
有些悬空的巨石下面还有游人们支进去的小树枝,俨然这块几吨重的巨石是完全凭着身下十几根苗细的小干枝撑着----给我一根棍子,撬不了地球,但可以撬动这块巨石。
我们也在巨石下支了两根木棍,尝试下蚂蚁撼动大象的感觉,嘿嘿。
路上好些石头上面还有刻字,但署的日期多是60年代或者80年代。
那里有个头!瞧见没?有鼻子有眼有嘴巴,惟妙惟肖的一颗大脑袋,后脑勺还有随风吹动起来的飘逸秀发,露出了饱满的额头-----谁把脑袋搁这儿了?
然而当你和这颗大脑袋面对面时----这就是一块大石头哇,鬼斧神工说的就是它!
大脑袋旁边是一条阶梯般的山路,这这这?天然形成的?古人开凿的?奇哉,妙哉~
虽然石阶有趣,但上面总有一层薄薄的细沙,上行时还需小心脚下,以防打滑。
离开开凿的石阶后,转而又踏上了青石铺就的台阶,而前方凭空出现一座石门,是半搭在旁边巨石上的,像山寨门,过石门后左右两侧都是巨石阵,真像巨人在此玩石子后随手搭出了各种造型。因为一大块堆在两大块上面,即便是山顶处的巨石滚落至此,也不能滚得这么恰到好处吧?奇哉,妙哉~~
----俺真词穷了。
这块上面刻有诗文的巨石更像是刀剁出来的一块后肘肉,除了啧啧稀奇,我能说啥?
通过石门后再顺着青石台阶上行不远就是古寺所在地了。古寺名为“万福寺”,为宋代所建,现已废,仅存明清建筑遗迹和碑刻。刚入寺院左手是口山水井,但被小铁门锁住了;右手第一块残碑为顺治时期所立,清朝由顺治起正式定都北京,咱们平日里看到的顺治时期的碑刻真不多。
不大的院落分成了三层,每层都有小殿,每座小殿都有供的神佛,但看着有道家也有释家。而每座小殿前都立有或裂了几块或缺角的一堵或两堵古残碑,每块碑也都一一讲述或介绍着后面殿堂的名字,记录着重修捐资人的姓氏。
最后一座“殿堂”是借助一块巨大的天然石块修建而成的“石佛洞”,洞楣上方还有些许人工开凿的痕迹,里面供着三尊塑了金身的佛祖。石佛洞前立有两方明代万历及嘉靖古碑,还有数通清代残碑。
这座距今千年的古寺,曾经有多少善男信女来此跪拜过,祈求上苍的庇佑,以保天下众生的安宁。
拜了泰山老奶奶,拜了财神爷,拜了关二爷,拜了文昌帝君,没拜月王----实在不晓得月王掌管什么,如若他为月老,就怕拜财神没发财,拜过月老却赏我一段姻缘。要知道现在这世道,金灿灿的钞票不好赚,两条腿的闲人可不少,而我不想要闲人!
院内还有一座石质钟亭,查资料时看到了早期的照片,故而亭是老亭,钟自然是现代钟。基本上到此的游客都会敲几下,而我则使出洪荒之力,重重地将木杵撞击到铜钟上面。因为上回去淄博白石洞敲钟时,听一位五十来岁的长头发长胡须、满脸满身透着文艺范儿的老大哥讲过:敲钟要使劲,敲钟敲三次,钟震彻底停止后敲第二下及第三下。
OK,我这个长辫子的女人,撞击了三次铜钟,响彻了整座万福山,我感觉吧,远处滨莱高速上面疾驰的过往车辆也能听到我的钟声,敲打在了他们的心上。哈哈!
由万福寺后面的围墙缺口出来继续上行,就到了万福山的最高点:望夫娘娘的地盘。
那日太阳也休了周末,只有厚厚的乌云重重地压在我们头顶,山头上呼呼大风,庆幸自己坚持减肥两年成功减掉了负十斤,让自己一百二十斤的体重可以稳当当地立于山巅,不惧凛冽大风的侵袭。大喊着让老唐务必抓紧儿子的小手,这里不仅风大,山顶的石层也不是水平面的----分明就是若干块巨石堆起来,每一处都带有一定的小坡度。我滴妈呀,切身体会到“高处不胜寒”,这个寒,包括寒冷,包括心惊,包括头大,包括腿抖。
因着山顶风大,都没敢学人家驴友那般冒险攀到石块上面----欣赏下就很刺激啦!不玩绝户的。
身后那块巨石也是让人惊异,它是咋跑到顶上来的?它又是咋这么安稳的?呼呼大风吹着,却能稳如泰山,岿然不动,牛叉!
而它正对的这块直插云天的石头。。。我勒个去,真的没啥语言形容它,因为它比我们身后这块还要令人震惊----它又是怎么直挺挺稳当当地立在这里的哇。
踏上一层层石阶,宽度越来越窄,直至最后一节只有不到二十公分,然后我们真正步入了“天宫”,与上面的最高领导:望夫娘娘友好会晤。
立于望夫娘娘身侧,我对她发自内心的尊敬,由衷地佩服,同时也对她产生了怯怯的畏惧之心,我感觉如果再在望夫娘娘旁边多站一分钟,我就会。。。。吓。。。niao了。。。
妈呀,不知是山顶冷还是这块不平整四周都是向下倾斜的石头吓的,两条腿抖个不停。
虽然安装了护栏,但就这护栏,我长成二百四十斤,一样能漏下去。
左手握紧手机,右手啪啪啪,迅速选景并按了几下,然后既快速又缓慢地挪下了台阶。
俄滴神,刺激!
----不知这附近哪里有厕所可以方便?
现在最让我头疼的是滑擦擦的山路如何下山,上回在西营李家庄府天洞那里崴的左脚腕还没彻底好利索,一用力就痛,而山路上总有细沙,我真是小心又小心,生怕又摔一个。
不错不错,完完整整,平平安安地到了山下,回到车上。
朋友们,大力推荐你们去万福山游玩,这里的每一块山石都让你震撼,也许真的是史前巨人玩石头蛋子堆起来的呢?不然山顶那几块悬之又悬的巨石咋弄上去的?反正外星人不会鼓捣这个,他们玩高科技、玩人,不玩石头蛋子。
路线:
1、港沟高速入口上,莱芜高新入口下(适用于鲁A鲁S车牌,可以免费)
2、导航磨山子村
3、进村后过万福山石质大牌坊,看好山头,确定方向,顺着柏油马路行驶到尽头,找地儿停车即可
4、选择左侧“万福生态栗子园”下面的水泥路上行
5、到了洋河大典这处三岔路口选最右侧
6、丁子路口选左侧(万福山庄炒鸡店牌子左边)
7、顺着山路放心大胆往上走就行啦~~
最后,山上还有明嘉靖莱芜令陈甘雨在此留下“过此者圣”的墨宝,遗憾的是我们没看到,朋友们如果也去万福山,自行找寻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