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中午,因为去沙溪的关系,我从大理搭乘班车到达剑川县城。在汽车站寄存好行李,即前往剑川古城游玩。
剑川县城位于大理和丽江之间,距离丽江约66公里、大理约133公里,被这两个旅游热点的光芒所掩盖,如果不是因为前往沙溪要从这里转车,可能很少外人来这里旅游。
剑川古城的建筑风格与大理古城有点相似,但更多地保持了原有风貌,显得更古朴。此时古城里少有游人,就算中心的十字街口,也很安静。街道两旁零星的店铺多为原住户居民所经营的小吃店和杂货铺,里面顾客很少。除此之外,我反而发现有几间缝改衣服的小店,缝纫师傅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我见到一位小女孩正在自家门口围绕着母亲嬉戏,听到一户人家的屋里正传出一位小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所以给我的印象这是个还活着的古城,这里的居民大都保留原有的生活状态,仿佛时间从未流失,还停留在以往的年代。
古城干净整洁,靠着山脚下的一条巷子,屋前的水沟有着清澈的流水潺潺而过,这应该是从山上引下的泉水。这里的民居古朴典雅,家家有院落,遍植花木。根据资料记载,古城尚保留明、清建筑一百多处。而尤其引起我注意的,是家家户户门前的楹联和字画,许多人家的楹联是用木板刻制的,所写的内容和书法颇不俗,诸如:亦耕亦读生机旺,惟孝惟忠继世长;七曲流水归剑海,千年古道上华山;持家勤劳宜今古,寄性田园乐养生。两扇大门一扇贴字一扇贴画,这与其他地方又有所不同,所绘一般是梅、兰、牡丹等花卉图案,所写一般是吉祥用语或是一些不俗的文字,诸如:梅花铁为骨,绿竹虚作心;春来人在画中行;春风大雅能容物。这些都是当地人自行书写的字画,上面多留有作者的印章。足见传统儒家文化对这里的影响和保留。
剑川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赵藩就是剑川人。赵藩在清末做过官,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历任众议员,南方军政府交通部长,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攻心联”即为其所撰,“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赵藩的学生周钟岳也是剑川人,曾任云南省省长,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国民政府委员兼考试院副院长。现在古城里设有赵藩陈列馆和保存有周钟岳的故居。
距离古城不远,有个景风公园,里面有景风阁、大成殿、财神殿、灵宝塔等古建筑。进到里面,只见石塔高耸,殿阁肃穆,古木参天,树底下黄叶匝地,环境十分清幽。大成殿旁,有一条清澈的溪水自山上潺潺流下,更增添了几分灵秀。在公园前侧,还有剑川武装斗争史实馆和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1949年4月2日,中共滇西北工委组织武装起义,队伍在这里集结,出发攻打县城,打响了滇西北革命武装起义的第一枪。1957年4月5日,为纪念“四二”武装起义胜利和在起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在这里建立了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景风公园往后约1.5公里,就是满贤林千狮山。在上山途中,只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树底下覆满了枯黄的落叶,这深秋的景色,真是满目凋零。根据资料介绍,千狮山上的石狮子,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依据东汉以来历朝历代古代石狮的形态和风貌进行雕刻的,目前已有3000余只,其中最大的狮王高25米,正面宽12米,侧面宽15米。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从山脚到山门的九百九十九级台阶,也称“长寿坡”,沿途松林苍翠,清风入怀,景色很是怡人。好不容易登完“长寿坡”,只见松林掩映下的山门,牌匾上书“路入瑯嬛”四个大字,山门两旁,居高临下各趴着一列大小不一形态生动的石狮,很有气势,似乎在守护这一方仙境或迎接客人的到来。经过山门,继续往前走,就能看见在路边和林间有着各只造型精美型态各异的石狮,这些石狮或卧或立,或扭头盼顾,或撕咬打滚,或匍匐于道旁,皆瞪目露齿,妙趣横生。走到迎仙桥,已是下午3点余,因要赶往沙溪,不再往上登,下山后即启程前往沙溪。
在剑川县城停留的短短几个小时,给我的印象是这里街道很干净,路上行人、车辆不多,是个安静的小城。看资料介绍,截至2023年末,整个剑川县常住人口才16.18万人。县城所建的楼房,不管是单位用房还是民居,基本只有三层,猜想可能是因为防震的原因,后来在网上查,剑川确实为地震多发地区。剑川文化底蕴深厚,对传统文化保存得很好,这方面比许多地方都做得好。但换个角度看,这是否是因为地处偏僻,少受多元文化冲击所致,在时代潮流裹挟之下,又该如何保持和传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